理论视野
当前位置: 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网 >> 理论视野 >> 正文
唤起语言文字使用者心中的国家意识
时间:2019-06-18 作者:张世平 来源:语言文字报

今年10月,“国家意识与语言态度”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在致辞中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发展强大,与国家意识、语言态度所具有的纽带作用和所发挥的凝聚力密切相关。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在国家意识和正确的语言态度指导下,从事语言文字应用科研与社会管理等工作。本期推送张世平的讲话,与您共同思考——

  本着团结协作、共研多赢的精神,澳门理工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于2009年共建了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澳门语言文化的资源、生活、政策和教育等方面的科学研究。2009年11月17日,研究中心召开首次学术研讨会,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贺信中指出:澳门开埠四百多年,葡萄牙语、英语和汉语的普通话、粤方言彼此接触、冲撞、交融的复杂关系,形成多语多文的语言环境,成就了澳门特殊的语言文化形态。这在全球范围内是不多见的,弥足珍贵。无论作为多种语言数百年来频繁接触的历史和现实,还是作为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相融的成果,澳门的语言和文化都值得大力研究。

  九年来,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历次研讨会的主题分别是:“语言接触与跨文化交际”(2009年)、“澳门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研究”(2010年)、“国语运动百年(第六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2011年)、“公民语言能力研究”(2012年)、“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服务问题”(2013年)、“语言与社会生活”(2014年)、“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2015年)、“语言能力与语言服务”(2016年)、“语言与现代化”(2017年)。

  回溯历史,我们感受到:学术研讨会坚持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理论出发,密切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语言问题,并努力发挥学术研究对语言使用的引导作用;在关注澳门语言生活的同时,也关注与之相联系的内地以及香港、台湾的语言问题,尤其是相互间有关联的共性问题。研讨会上主旨报告与交流切磋并重,学界领袖与新锐学子互补,既是论坛也是课堂,对参与各方都起到了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借鉴互学的作用。研讨活动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说明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设立是成功的,这和三家主办单位的合作和努力,与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与襄助是分不开的。

  今年研讨会的主题是“国家意识与语言态度”。我认为这是研究中心进入第十个年头之际,研讨内容向现实语言问题进一步表达关注的一个体现,也是研究中心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每个现代人都隶属于相应的国家,应具有国家意识,这是社会现实。同时,国家代表和熔铸着相关的历史、政治与文化,其公民是一定具有国家意识、乡邦情怀和祖国情感的。国家意识体现在语言上,不仅是交际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者,对母语、对必须学习的语言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语言,是一定要、一定会持“有温度”的态度的。因此,规划、管理、引导好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本身就是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正因为如此,今年10月12日举办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有这样的认识和说法: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治国安邦的重器。

  纵观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国家间或国家内部因为语言接触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或流血牺牲时有发生,其中多关涉与语言相关的国家意识和语言态度。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发展强大,也与国家意识、语言态度所具有的纽带作用和所发挥的凝聚力密切相关。此次研讨会主题定为“国家意识与语言态度”,是希望进一步发挥“文章合为时而著”的传统,进一步唤起每一位语言文字使用者心目中的国家意识,树立正确的语言态度,研究如何在国家意识和正确的语言态度指导下从事语言文字应用科研与社会管理等实践工作。

  澳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地缘上与内地、香港相毗邻,在语言使用上与内地、香港有共性也有差异。现在,港澳与内地的联系,因一座大桥而更紧密、更便捷。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为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剪彩,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个有意义的象征。设计师的智慧可以让左右舵的汽车在大桥上流畅行驶,我们在一个国家的旗帜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也一定能很好地处理语言的差异问题。正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所言: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认同的纽带和民族团结的基础。要深刻认识普及通用语言文字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坚持稳中求进、因地制宜,破除认识误区,强化政策支持,不断提高普及和应用水平,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条:语言文字要准确反映时代

下一条:语言生活中的词语嬗变

关闭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京ICP备05066823号-1 丨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